揚聲器系統的頻率特性
揚聲器系統的頻率特性是指饋入揚聲器系統不同的頻率信號后,揚聲器系統輻射出來的聲壓變化規律。如果揚聲器系統的頻率特性不好,則在聲音重播時各頻段聲壓不平衡。
揚聲器系統的頻率特性一般由3個指標來綜合描述:
①頻響曲線;
②有效頻率范圍;
③不均勻度。
①頻響曲線
測量揚聲器頻響曲線的設備很多,除正規的消聲室測量設備之外,目前各廠家和一些專業質檢所以及部份專業媒體都采用電腦軟件在非消聲室測量(大部份生產廠沒有),具有代表性的設備有美國的LMS、LAUD和德國的DAAS等,其測量結果是基本可信的。
揚聲器系統的頻響曲線是在1M·1W的條件下測得,即輸入揚聲器系統信號的功率為1W,測量話筒距被測揚聲器系統參考軸1M。當輸入揚聲器系統20-20000Hz(或更高)粉紅噪聲信號(也可以是其它信號)時,揚聲器系統輻射出的聲壓用話筒接收后轉變成電信號并記錄下來,描繪成一條曲線(橫座標是頻率Hz,縱座標是聲壓dB),即頻響曲線。
揚聲器系統非消聲室情況下測量方法
②有效頻率范圍
揚聲器系統的有效頻率范圍在產品中往往標注為:XXHz-XXkHz(其中K表示1000),即表示在這一個頻寬內揚聲器系統能有效響應。如果產品沒有注明頻響曲線的波動區間,應視為按國標為準,即有效頻率范圍內頻響曲線波動在上偏差4dB,下偏差-8dB的區間內。+4dB至-8dB的聲壓差有12dB,聲壓每差3dB,響度差1倍,12dB的公差帶實在是太寬,所以很多優秀的揚聲器系統在標注有效頻寬時,注明為±3dB,偏差帶只有國標要求的25%。
揚聲器系統有一個諧振頻率(以后會談到),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規定將揚聲器系統的諧振頻率作為低頻下限頻率,將該點沿X軸劃一條直線,這條直線與頻響曲線在高頻端的交點作為該揚聲器系統的高頻上限頻率,上、下限之間的區間稱為該揚聲器系統的有效頻率范圍。
③不均勻度
測量出來的揚聲器系統頻響曲線是一條不平坦的曲線,有很多峰和谷,在有效頻率范圍內最大聲壓和最小聲壓的差(即峰與谷之間的差)稱為揚聲器系統的不均勻度。一般來說,此時揚聲器系統的不均勻度越小越好,頻率響應曲線也就越顯平坦。
頻響曲線是揚聲器系統的客觀測量指標,筆者的理解是:"優秀的揚聲器系統肯定頻響曲線是優良的,但優良的頻響曲線不一定能出好聲"。這個理論看起來有點怪異,但卻不無道理。
1、測量儀器是機械的,它只能評判在測量區間內的聲壓平均與否,而無法評判聲音質量的優劣。一個揚聲器系統往往由多個喇叭單元構成,分頻器將各個單元控制在不同頻率區域工作,(這些以后還會談到),如果各單元的音色不一致,差異太大,整體出來的聲音是不好聽的。揚聲器單元振動系統的材質不同,音色差異很大,控制揚聲器系統單元音色的一致性也是一個難題,這是揚聲器系統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2、揚聲器單元的有效頻寬內,有些部份是不能采用的,比如失真或諧振較明顯的區域,如果將這些區域選用到了整個揚聲器系統中,重播的聲音盡管聲壓平衡,但也許不堪入耳。有經驗的調音師往往只采用喇叭單元最佳的頻寬部份,而會將較弱的部份濾掉。
3、由于分頻電路設計不合理,雖然聲壓平衡了,曲線也好看了,但相位出了問題(以后會談到),出來的聲音總是"怪怪的"。
4、幾年前,筆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即生理和心理理想頻響曲線。這是什么意思呢?很多玩音響的人都知道"等響度曲線",許多放大器上也有等響度開關。原來人耳的聽覺有一個特點,當聲壓不高時,盡管器材重播的聲壓很平衡,但聽感總覺得高頻和低頻不夠,原來人耳的聽覺對中頻段最敏感,這一段一般在1000Hz-4000Hz。如果一個揚聲器系統頻響曲線在1000Hz -4000Hz較中低頻段聲壓平或更高,聽感上會明顯覺得中高頻太亮太吵,很不舒服。所以說應該將生理特點與客觀測量指標結合起來,尋求"不平衡的平衡",也就是曲線不平衡(幅度很?。┒牳衅胶?。
越大的人一般對高頻反應越遲鈍;文化層次不同,職業不同的人群在聽音上也有不同的品味要求,這此因素都是有經驗的設計師在設計不同定位產品時會充分加以考慮的。